各位同灵安好!
没有上HBL有好长一阵子,让Happy兄久等了!
首先期望想参与讨论的同灵,把『主题』定位在“理解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上!请各位在做解释时,自己先理解你的解释是在支持哪一个概念?意思是,请先表明你的立场。
我的立场:我现在只相信第一个概念。
先重覆的提出这两个矛盾的概念:
(1)我们相信,神与神的灵,是无所不在,和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充满万有的!(出埃及记3:14;启示录 1:8,11;22:13;耶利米23:24,以弗所书1:23;4:6;诗篇139:7-12,箴言15:3)
(2)我们也同时听到,在某个时期,神的灵已经离开了,不在了!
讨论的动机
小弟之所以写这篇博文,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完全解释,“无论是在讲台上与教会里或教会外所听到的,两个看起来就非常矛盾的概念”。
我可以理智的说它们不矛盾吗?
但这两个理解,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找不出它们“没有自相矛盾”的理由。除非我们昧着自己的良心与理智,或闭眼不看不想。把“矛盾的”当着是“不矛盾的”,欺骗自己也欺骗了别人,是不是?
这样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只能是“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不可能“两个都是对的”!因为只要我们可以在圣经的记载里找到证明“无论时间的长短,只要在某一段时期内,神的灵没有充满万有”,那我们再也不能说“神与神的灵,是无所不在,和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充满万有的”,是不是?
我们教会认为只有在早雨和晚雨时期才有圣灵,才有圣灵充满。其他的时期,圣灵不在了,离开了,不与人同在,也不在人里头!如果这是我们教会的信念,那第一个概念“神与神的灵,是无所不在,和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充满万有的”,应该从教会的讲台和出版的书籍删除。但事实却是相反,这两个相反的和互相抵触的概念,並存于我们的讲台和刊物里。
真教会可以传讲互相抵触和互相矛盾的真理吗?
你知道,其实不是“可以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想要反驳,认为( #1 和 #2 并非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的)?
如果没有,就让我们进入Happy所提出的反驳!
Happy提出一些经节里的事实和例子:
(1)离开扫罗(撒上16:14)
(2)降临在人身上(王上18:46,王下3:15)『[士 3:10][士 6:34]
[士 11:29][代下
20:14][結 3:22]、、、[徒 8:18][徒
19:6]』
(3)神的灵与人同在(早雨,晚雨)
(4)使徒约翰的评语,只是与Desert Rose 不同而已(使徒1:5)
(5)新约圣灵如何降临,如何工作,只有在使徒行传一本书有记载而已。
(6)没有圣灵的人(犹大1:19,)
(7)耶稣是神本体的真相(来1:3)
(8)耶稣死在十字架,就是离开,复活到父那里去(沒有離開怎麼去),然後還要回來(以五旬節聖靈的方式)
Happy所提供的经节实在是很多
不可能一下子让我们讨论完。我想,只能一个一个的讨论和分析,希望在这方面有认识的同灵,加以补充或纠正。
(A)Happy #1神的灵离开了扫罗(撒上16:14)
扫罗的例子是一个无可推诿的事实,神的灵曾经(落在 came upon)扫罗的身上(撒上10:9-13),但之后,神的灵确实离开了departed扫罗的身体(撒上16:14)。
我想Happy应该也是指这个意思,就是神的灵从扫罗身体里头出来,离开了扫罗的身体,不再在扫罗身体里头。如果我误解Happy的意思,请Happy澄清!
看着这几节圣经记载的事实,我不得不同意,神的灵虽然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和无所不在,并充满万有的,但神可以选择住在人里头,或不住在人里头。
换句话说,神的灵是充满万有,但不一定同时充满了人的身体或是住进人的身体里头,这个“万有“不一定包挂人在里面。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相信神的灵不会充满在其他生物里面。
虽然有了这一些的例外exclusions,在理论上看起来,还是没有推翻了#1的概念,我们还是可以说,『神的灵是无所不在,和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充满万有的』,是不是?
结论:神的灵是无所不在,和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充满万有的,却可以不包挂人的肉体在内。
我想,以这个概念阅读圣经,应该没有读不通的地方!
(A1)问题时间,Happy或任何一位同灵,可以凭你们的认识解答:
(1)关于扫罗的问题
(1a)我们怎么知道神的灵离开了扫罗呢?
(1a1)撒上16:14记载的。
(1a2)扫罗的行为,因为神的灵离开了他,有恶魔从神那里来扰乱扫罗,扫罗就时常不舒畅。
(1b)离开是什么意思?
(1b1)从人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我离开了你,你就看不到我了。因此这样的理解,並不会让你觉得我曾经在你身体里面。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根本就不可能在你里头,我只是从你身边离开,不再与你同在而已。单从这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理解不出,神的灵有没有因此进入扫罗的身体里头后,再从扫罗的里头出来离开了!
(1b2)两处经节(撒上10:6,10扫罗;16:13大卫)英文翻译本用“came upon”,中文翻译本翻译为“感动”。只研究中文圣经的信徒,可以从“感动”的语词,体会出“落在,或临到”的意思吗?
(1b3)神的灵“落在”扫罗身上(撒上10:10),扫罗就受感说话,prophesied,意思是“说豫言”。撒上並没有记载这豫言到底是说了什么人可以理解的话,所以这种豫言,不应该单单被理解为“这是在做先知讲道,说人听的懂的话语”,因为它也含有“这是听不懂的言语的可能性,所以记载不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小心研究,以经文脉络分辨,这两个可能的意思中,哪一个比较符合经文的意思。
(1b4)参考“came upon”的用法,“came
upon”这动词也在其他地方出现过。最熟悉的是使徒行传第二章3节,“圣灵落在他们身上,sat
upon each of them”。使徒彼得见证,他们说的方言,和约珥书2:28
prophesy提的说豫言一样,不是喝醉酒在说醉话。
(1b5)只提旧约的一个记载,大卫作诗时,求神“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诗篇51:11),可见神的灵是会住在神的选民里头的。
(1b6)所以圣经说,神的灵came upon 落在人的身上,这句话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一是在这人外面,二是在这人里头!以扫罗的说豫言,和使徒们的说豫言,为例。把这话理解为神的灵住进扫罗里头,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神的灵的离开,也可能就是从扫罗里头出来,离开了扫罗。没有了神的灵在扫罗里头感化扫罗,神赐给扫罗的一颗新的心(撒上10:9),渐渐的又再变回原形或者更加的坏了!扫罗又从“新人”(10:6)变回“旧人”的样式!从“旧人旧心”成为“新人新心”又再变回“旧人样式”,不知各位会从扫罗的例子得到什么感想?
(2)神的灵离开了扫罗的身体,是不是也等于是离开了万有呢?(请列出圣经的例子或经节加以佐证)
同一个性质的问题,以不同方式质问:
神的灵离开了扫罗的身体,就不可以再充满地球其他地方的每一个角落吗?
神的灵离开了扫罗的身体,也同时离开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吗?
(3)我们都说耶稣还没有得着荣耀,所以圣灵还没有降下来!
(3a)这是不是指圣灵离开了,在主耶稣基督还没有得着荣耀时,在主耶稣基督在世上这一段日子里,圣灵不在世上,也不会住在人里头了呢?
(3b)如果#2a是你的理解,那么你们怎么解释以下的事实:
(3b1)当耶稣从水中上来,神的灵好像鸽子般的落在耶稣的头上?(马太3:16;马可1:10;路加3:22;约翰1:32)
(3b2)耶稣如何靠神的灵赶鬼呢?(马太12:22-32)
(3b3)神的灵如何与耶稣同在呢?
(3b4)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了呢?(路加1:15)
(3b5)以利沙伯且圣灵充满呢?(路加1:41)
(3b6)他父亲撒迦利亚,被圣灵充满了,就豫言说呢?(路加1:67)
(4)我们可以凭“神的灵没有明显动工的理由”,而下结论说“神的灵已经不在我们的左右了吗”?
以空气为例子,我们可以凭“空气没有在动,看不见听不到风吹的理由”,而下结论说“空气已经不在我们的左右了吗”?我们何必一直停留在“无知的意境中”呢?
(5)使徒保罗说“那充满万有所充满的”,保罗也在以弗所书 4:6说:“ 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5a)请问,保罗是在说神的灵一定住在人的身体里头与一定不会离开人的身体吗?
(5b)如果神的灵不在众人之内,那神的灵就不再是“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吗?
(5c)保罗所说的“众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众人”呢?
(6)神吹一口气,泥土的亚当就成为了有灵的活人(创2:7)。
(6a)人的灵,是不是起源于神的一口气?
(6b)人的灵,和神的灵有没有分别?
(6c)人已经是有灵的活人,为什么神还要把神的灵放在人里头呢?
(6d)没有神的灵在人里头,人就没有肉体的生命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了吗?
后语:
以上是一些我可以想到的解释与问题,並非全面性的探讨,相信圣经里还有很多经节与例子是我不曾想到的,欢迎各位同灵提出和“离开”有关联的问题或解释,也请注明你的理解是支持#1概念或是#2概念,或支持两个概念都是对的,和是那一段圣经经节使你得到这样的理解?
也很感叹,有同灵提醒,我们要说出“道路,真理,生命”这句话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真正的在主耶稣基督这条道上,明白真理的意义,活出真理的生命,因此而得到最后的生命,却是不简单!
觉得在我们读经得到的理解,如果出现了互相抵触的概念时,应该在我们的脑海里亮起了红灯,告诉我们在我们阅读与理解当中一定出现了误解。况且,两个互相抵触的概念,将导致我们行出两个互相抵触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会含有真理的生命在里头。一个神的真教会,也不应该是一个充满了矛盾言语的教会!
你要得到“世上最锋利的矛”,还是要得到“世上最坚固的盾”,还是“两者兼得”,是我们自己要扪心自问的,是不是?
祝平安!
Desert Ros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